强力推进 “交通+旅游+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大战略 矢志不移脱贫奔康绿色崛起 乡村振兴“三河三带” 催生峨边城乡蝶变 在十三五期间,峨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山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摘掉了贫困帽子,搬掉了“贫困大山”的称号,昔日荒凉之地,如今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脱贫奔康新标杆! 目前,峨边究竟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先来看看吧~ 一 三区多园布局 交叉融合发展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头号工程”,紧扣“三河流域”资源禀赋,做精做强大渡河流域“百里桃园”产业示范带,官料河流域“药-蜂-竹”产业示范带,白沙河流域“桃-李-蔬”产业示范带,因地制宜培育林药种植区,规划彝乡神往地,为绿色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 践行五大理念
■ 推进四个融合 同时推动农业内部“立体”融合,产业链条“交叉”融合、产村一体“深度”融合,联农带农“利益”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峨边脱贫奔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 三河三带·产业相融新发展 加快构建“三河三带”现代农业优质生产体系、绿色产业体系、高效经营体系,带动三河流域产业兴旺、产村相融、特色发展。制作大渡河百里水上奇道,白沙河百里果蔬产业环线等,调整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 大渡河百里水上奇道·产村相融发展带 大渡河百里水上奇道·产村相融发展带,起点位于五渡镇田村,终点位于宜坪乡泉水村,带动5个乡镇17个村协同发展。全长70公里。
■ 白沙河百里果蔬产业环线·彝家新寨群 白沙河百里果蔬产业环线起于沙坪镇河沟村,途经瓜芦、兰家沟、太坪、水井、瓦洛、麻柳、九龙、黄泥等村,全长约50多公里,产业环线投入1.8亿元,覆盖2镇8村整体发展。
三 官料河百里生态旅游和彝文化长廊 神秘黑竹沟核心增长极 官料河百里生态旅游和彝文化长廊,起于勒乌乡,止于沙坪镇,全长约70公里,投入1.3亿元,串珠7乡13村联动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构建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完整高效的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脱贫奔康成色,打造峨边绿色产业链,形成更加协调的新格局!
推荐阅读:长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