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展示馆里,暖黄柔光轻轻漫过玻璃展柜,当归的褐红温润、党参的乳白细腻,在光影里晕开淡淡的药香。作为一家深耕本土十四载的中药饮片企业,它以匠心炮制每一味药材,年销售收入达2109.39万元,资产规模达4746.66万元,默默扛起区域乡镇医疗机构用药保障的民生责任。只是2638.34万元的负债,叠加近年整体经济下滑与医保改革的影响,让企业销售收入渐显波动,更紧迫的是,一笔460万元的抵押贷款即将在3月到期,归还本金的压力像一层轻雾,悄悄裹紧了生产经营的节奏。
“在众多银行里,邮储的上门服务让我们印象很深,他们不是等着我们去申请,而是主动来沟通情况、帮我们梳理解决方案。”总经理唐红军的话语,为这场银企携手的纾困故事,写下了温暖的开篇。
主动叩门:以靠前服务,把暖意送进 “急难处”
没等聚元药业主动求助,邮储银行渠县支行的客户经理已在日常走访中捕捉到企业的困境。得知460万元抵押贷款到期还本难后,支行第一时间组建专项服务小组,脚步反复踏遍企业的办公区与生产区:他们俯身核查抵押物细节,通过现场勘查与市场比价,确认抵押物最新价值未发生明显变化,为信贷支持筑牢“安全底座”;他们逐页梳理企业经营流水与纳税记录,在“短期营收下滑”的表象下,看清“核心生产资质齐全、客户群体稳定、日常经营总体向好”的实质,没有被短期数据困住判断,而是真正贴近了企业的经营底色。
“他们不是来走流程的,是真的蹲下来听我们的难处,帮我们梳理破局思路。”唐红军的感慨里,藏着对这份“主动”的珍视——在企业最焦虑的节点,支行的靠前服务不仅带来解决方案,更带来了“有人并肩”的安心。
高效审批:三日速办,把效率抢在“到期前”
对聚元药业而言,贷款到期的日子是牵动全局的“倒计时”。为帮企业抢跑风险,邮储银行渠县支行按下普惠金融“加速键”:依托数字化风控体系,企业的财务状况、纳税记录、交易流水等多维度数据被实时分析,快速完成风险等级判定,省去传统人工审核的繁琐;打破“客户经理收材料→风控评估→审批签字”的串行惯例,各环节开启“并行模式”——客户经理收集资料时,风控专员同步研判风险,审批人员提前介入方案,让每一分钟都用在实处。
从服务小组上门对接,到460万元无还本续贷稳稳划转至企业账户,全程仅用三天。企业对这三天速办的效率格外认可,无需再为到期还本挪用生产经营资金,原本紧绷的资金周转压力显著缓解,生产线得以持续稳定运转。这三天的高效,是银行对企业急难的深刻共情,更将效率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企业的安全感,也为后续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筑牢了基础。
精准支撑:以定制方案,把支持落在 “长远里”
“选择邮储有三点:服务到位、方案定制、利率优势。”唐红军清晰道出的合作理由,正是支行精准服务的生动注脚。考虑到企业经营压力,支行主动将此次无还本续贷利率较去年下调14个基点,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投入中药材采购、设备维护的“生产补给”;针对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性,支行还为企业规划了后续路径:若未来想升级生产线或拓展业务,可申请“极速贷”,额度一次审批、最长5年还本,不用频繁周转本金;若面临担保难题,还能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联合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分担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不止于资金支持,支行还会定期为企业分享医保政策解读、中药饮片市场资讯,让企业不仅“贷得到”,更“用得好、走得远”。当企业提出调整资金使用需求时,客户经理当天便带着新测算表上门,这份“及时响应”,让银企之间的信任愈发深厚。
活水润业:以金融活水,把价值刻进“民生里”
460万元无还本续贷的落地,像一场“及时雨”浇散了企业的资金焦虑:企业不用再挪用生产资金还本,安心采购的中药材堆满仓库,生产线上的切片机匀速运转,每月稳定产出的饮片通过供应链送往乡镇医疗机构。作为区域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聚元药业的稳定经营,让上游中药材种植户有了稳定销路,下游乡亲们的用药需求有了依托,连带着地方医药产业的韧性,也悄悄多了一份支撑。
如今资金周转不再紧张,生产经营重回正轨,聚元药业也更添了一份坚守的底气——有了邮储的支持,能更安心地守好这份“药香”,不辜负乡亲们的期待。这场纾困行动,是邮储银行渠县支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成为其支持园区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范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打实的主动服务、高效审批与精准支持,让金融活水真正滋养实体根基,守护着萦绕乡野的药香与民生温度。(图文提供:赵静宇 彭礼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