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新闻网
您的位置: 四川经济新闻网首页 >> 资讯

助贷行业共享工位是否可取有待观望?盲目跟风为时过早!

随着共享经济的大热带来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共享办公”正是其中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面世的共享产品已超过15种,它们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期,成都金融助贷行业突现贷款共享工位,以金融创新“联合办公”的名义,公开对外发起“贷款独立经纪人”的线下招募令,称其基层业务岗提成可高达70%至80%,以此挖取同行员工,引发行业热议。针对共享工位的“背后动机”,以及这种模式对助贷行业客源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走访。

共享概念泛滥,金融共享风险大

据悉,“共享办公”概念最初诞生于1995年,最早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办公方式。所谓的共享办公其实是基于满足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或个人对低租金需求及跨区域、移动式办公客户对办公地点的灵活性需求。

自共享单车大火之后,“共享”概念之风吹进了各个行业,衍生成一种“共享经济”的模式,成为新一轮资本投资的热点。不可否认,共享模式的出现对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随着“共享”概念的泛滥,共享模式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显现。譬如,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问题,共享雨伞回收率超低,共享床位还未开始就被喊停等。

某经济专家表示:“共享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创业者对自身发展定位和认识有很大关系。如首家宣布倒闭的共享单车——悟空单车。创业者看中快速融资的优势而盲目跟风,不曾考虑到社会民众令车辆丢失率持续走高、同行”烧钱”竞争的压迫等因素。由此可知,未了解深入盲目跟风不可取。”

在金融领域同样如此。金融共享概念引入中国时间尚短且并不完善,共享办公在我国更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目前金融行业无头部企业牵头,处于试错阶段。另外,金融比较敏感,其中风险难以把控。

此次成都贷款行业突现共享工位事件,导致大批贷款中介机构蜂拥而上逐流,疯狂抢夺客源,挖取同行员工,恶性竞争打差价等行为已经扰乱行业正常发展秩序。共享工位是否可取,有待考究。


共享工位实为伪共享经济,暗藏安全隐患

据调查,成都贷款独立经纪人共享工位模式是把众多贷款串串(又称贷款独立经纪人)集合在一个地方办公,以一月1000元的费用进行工位出租,搭建共享平台。贷款串串依靠租来的办公场所,打着正规贷款中介机构的名义,做起“联合办公”的生意。

随着资本的广泛介入,让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是各类“伪共享”大量涌现。

针对金融行业独立经纪人共享平台这一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严格上来说,共享工位实质为伪共享经济。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伪共享经济有两类:租赁和中介,这种商业模式和“共享”关系不大。凡是买卖付费就与共享沾不上边。真正的共享一定是免费的,尽量让更多人认识和享用。独立经纪人共享工位模式打着共享的名义,其本质就是“有偿分享”。贷款串串交付租金,贷款中介机构提供办公场地,二者存在金钱交易。“

何为贷款串串?区别于贷款中介,贷款串串属于个体,是一群散户,无组织无纪律,无办公场地以及经营资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利用贷款人急需资金的心理,对其进行诱导套路。由于贷款串串个人无任何保障,一旦发生问题,客户权益得不到保障。

据某金融机构高管透露:”贷款串串游走在灰色地带,共享工位收纳了众多贷款串串存在诸多风险隐患。第一,企业人员管理问题。因为双方并无劳务关系,所以涉及到人员流动大、上下班时间、公司规则制度等管理因素。另外,人员素质背景不一,恶性竞争抢夺客源可能引发金融乱象,加速监管的到来。第二,企业品牌背书舆论影响。贷款串串借以贷款中介机构的名义做单,一旦出现金融风险,企业难辞其咎,对企业品牌影响极大。第三,无利可图。单凭出租工位无其他盈利模式没有利益可图,且人员管理成本、办公场地维护成本等不是一笔小数。由此可见,盲目涌入共享工位并不可取。

共享经济野蛮生长,披着马甲的伪共享需监管

目前众多共享经济模式游走在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例如,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社保、养老问题、税收问题,现有法律均没有界定和要求,无法继续发挥有效的监管引导作用,这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偷税漏税、劳资矛盾等许多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事实上,共享经济的出现是时代的一种创新,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时代用工等各方面的压力,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譬如共享单车、共享私家车等,让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便捷舒适。

但在资深金融人士看来,共享工位在金融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模式,共享经济是否适用于金融行业仍需考察,它需要市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金融创新必须符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道德,遵循行业发展轨迹。

金融的初心是以客户为本,为客户创造价值,向善而行,向上而为,通过技术、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赋能金融服务。目前共享工位为贷款串串披上“马甲”,借创新名义伪装成正规贷款中介,抢夺客源无底线,弃消费者权益于不顾,有失金融初心。

中国金融需要科技创新支撑,金融科技时代需要更深层次创新。共享工位短期不可能像共享单车那样实现突破与爆发。企业只有围绕用户需求,面对用户痛点,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才能为未来的脱颖而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监管部门应为金融营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


推荐阅读:江苏都市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XML地图 网站地图TXT 版权声明